元夕应制

壁月当天霁色明,鳌山千叠壮神京。
金莲璀璨祥光绕,绮树氤氲瑞霭生。
紫禁楼台回昼景,碧霄歌舞度春声。
总知四海恩波洽,臣庶欢忻荷太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元夕应制》描绘的是元宵节皇宫内的盛况,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节日氛围拉满 开篇就用"壁月"(圆如玉璧的月亮)和"霁色"(雨后天晴)营造出通透明亮的夜晚,像被擦亮的玻璃球。鳌山灯彩(古代巨型彩灯堆成的山)层层叠叠,直接把京城变成了梦幻乐园,比现在的主题灯光秀还壮观。

2. 皇家气派扑面而来 "金莲"可能是黄金打造的莲花灯,"绮树"估计是挂着丝绸的灯树,这些奢侈品在祥云般的烟雾里闪烁,相当于把整个故宫变成了奢侈品橱窗。紫禁城的楼台被灯火照得如同白昼,天上飘来的歌舞声,让人分不清是人间还是仙境。

3. 政治彩虹屁 最后两句是标准"应制诗"(奉命写的诗)的套路,把节日狂欢说成是皇帝恩泽四海的结果。就像现在晚会结尾总要唱"歌唱祖国"一样,属于规定动作。但用"恩波洽"(恩泽像温水般浸润)这个比喻,比直接喊口号要高明些。

4. 隐藏的对比艺术 全诗明着写奢华,暗地里藏着精妙对比:月亮VS灯山、地面楼台VS天上歌舞、物质璀璨VS精神祥和。这种二元对照就像电影里的交叉剪辑,让画面更有层次感。

本质上,这是首用顶级文笔包装的"节日工作报告",把团建活动写成神话现场,既展示了文采,又完成了政治任务,堪称古代公务员的满分作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