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镂肤剽俗恣游遨,可得蹲鸱号富饶。
井络共知天与险,蠶丛无柰世兴妖。
杜鹃积恨花如血,诸葛遗灵柏半烧。
才似文园何足道,一生琴意祇成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成都的景象和情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复杂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了成都的繁华与自由,“镂肤剽俗恣游遨”,意思是成都人热衷于装饰自己,追求时尚,生活自由自在。这里描绘了成都人热爱生活、追求个性的特点。

接着,“可得蹲鸱号富饶”中的“蹲鸱”是指猫头鹰,这里象征着成都的富饶与神秘。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暗示成都不仅物质丰富,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的“井络共知天与险”则是指成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诗人通过这一描述,展现了成都的独特地理优势。

“蠶丛无柰世兴妖”中的“蠶丛”是指蚕桑业,成都自古以来以丝绸闻名。然而,“世兴妖”暗示了社会动荡和不安定。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杜鹃积恨花如血”中的杜鹃花象征着哀怨和悲伤。诗人用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成都历史中苦难和悲痛的感慨。

“诸葛遗灵柏半烧”提到了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在成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成都历史文化的怀念。

最后,“才似文园何足道,一生琴意祇成痟”中的“文园”指文学才能,诗人自谦自己的才华不足以称道,反而一生对音乐的热爱成了心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对自身才华的谦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成都的繁华与沧桑,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考。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