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清殿后壁

些儿顽石些儿水,画工撑眸几睥睨。
忽然心孔开一窍,呼吸掇来归幅纸。
白发黄冠逞神通,手把武夷提得起。
大槐宫中作蝼蚁,醒来闻此心豁喜。
芒鞋竹杖一弹指,三十六峰落眉尾。
魏王岂是中秋死,玉骨犹存香迤逦。
八百年来觅只鹤,一举直上三万里。
半杯浇湿曾孙齿,幔⑴亭遗事落人耳。
新村渡头拽转蓬,寒猿声落青烟里。
老松今已几年梢,毛竹于今复生米。
岩上无人花自红,幽鸟自鸣鸣自止。
笑将铁笛起清风,白云飞过看无踪。
夜来月影挂梧桐,莓苔满地绿容容。
丹崖高处药炉空,洞前云深千万重。
我亦偶来还自去,一夜潇潇江上雨。
飞廉怒作满空雪,天柱峰前飞柳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风道骨的世界,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奇幻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开头写画工用简单的石头和水,在画纸上创造出一个神奇的世界,暗示艺术可以超越现实,让人心灵开窍。接着提到白发道士神通广大,能把武夷山提起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超凡脱俗的力量。

诗中提到"大槐宫中作蝼蚁",暗指人在世俗中渺小如蚂蚁,但醒来后豁然开朗,穿上草鞋、拄着竹杖,三十六座山峰仿佛就在眼前,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魏王"两句用历史典故,说人虽死但精神长存,接着写寻找仙鹤、直上云霄,展现对长生和自由的渴望。后半部分描写自然景色:岩上红花无人欣赏,鸟儿自鸣自止,老松毛竹静静生长,体现万物自在的状态。

最后铁笛清风、白云无踪、月影梧桐等意象,营造出空灵飘逸的氛围。结尾"我亦偶来还自去"点明人生如过客,一夜江雨、飞雪柳絮的描写,让整首诗在朦胧中收尾,留下无限遐想。

全诗用奇幻的想象和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语言流畅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置身仙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