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六日小舟入村落书所见

条风初布和,河流争解冻。
舟行村落间,远目聊一送。
草色绿蒙茸,鸣鸟发新哢。
留连感节物,时届春之仲。
东作行及期,四野土膏动。
夫何气萧索,生理太倥偬。
老农前致词,君其听哀控。
去年忧旱暵,十室九家空。
力耕尽征税,不留盎与瓮。
嗟哉妇无裈,机杼久停弄。
二麦犹在田,未可充磨砻。
仅存沟壑馀,方虞转徙众。
得食既艰难,何以事菑种。
但愿今岁丰,阴阳不骄纵。
雨旸各以时,麦禾皆幪幪。
稍赢糊口资,庶免剜肉痛。
身今七十强,虽死亦无瞢。
我闻老农言,恻恻心馀恫。
肉食愧荷锄,机心羞抱瓮。
载咏伐檀篇,诗人有深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乡村景象,以及一位老农向诗人倾诉的苦难生活。

开头写春风和煦,河水解冻,诗人乘船经过村庄,看到草色青青,鸟儿欢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农民们却愁眉不展。

老农向诗人诉苦:去年大旱,几乎颗粒无收,交完税后家里一贫如洗。妻子连裤子都没有,织布机也闲置了。地里的麦子还没成熟,存粮已经见底,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逃荒。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希望能有个好收成,风调雨顺,让麦子长得茂盛,勉强糊口。

诗人听完后深感同情,觉得自己吃着朝廷俸禄却帮不上忙,内心充满愧疚。最后引用《诗经·伐檀》的典故,暗示当权者应该体恤百姓疾苦。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美好的春景与农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统治者不恤民情的委婉批评。诗中老农朴实的话语特别打动人心,展现了古代农民坚韧乐观却又无可奈何的生活状态。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