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丞胡公入佐司徒贞以多病里居不获一从父老卧辙请留聊成二章以壮行色盖公之功德人能诵之而公之苦心人不能尽知也故于结语中深致感云 其一
关西清白古来传,数到胡威更莹然。
新转地官饶建地,近从天语见回天。
寻常八座人犹羡,四十三台尔更贤。
惟有苦心真绝处,青灯疏草泪痕偏。
新转地官饶建地,近从天语见回天。
寻常八座人犹羡,四十三台尔更贤。
惟有苦心真绝处,青灯疏草泪痕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名叫胡公的清廉官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用"关西清白"的典故(东汉杨震拒收黄金的廉洁故事)来比喻胡公继承了自古以来的清廉传统,而且比前人做得更好。"胡威"是晋代著名清官,这里用来暗指胡公。
第二句说胡公最近升了官(地官指户部官职),皇帝也特别看重他("天语"指皇帝的话)。"回天"二字既说皇帝改变主意重用他,也暗示他有能力扭转乾坤。
第三句用"八座"(尚书级别的高官)和"四十三台"(可能指监察御史)对比,说普通人做到尚书就很了不起了,但胡公在监察岗位上的表现更出色。
最后两句最动人:点明胡公不为人知的辛苦——深夜独自在青灯下批改公文("疏草"),眼泪都打湿了纸张。这里揭示了清官光鲜表面下的孤独与付出。
全诗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既展现了胡公的政绩,又揭示了他不为人知的艰辛,让读者看到一位有血有肉的清官形象。最后两句特别能引发共鸣,让人感受到"做好官其实很不容易"的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