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悠远的月夜场景,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前两句"月在留云峰上,人行落涧声中"勾勒出一幅动态的山水画:月亮悄悄爬上被云雾缭绕的山峰,而人行走在山间,耳边是溪水跌落山涧的清脆声响。这里用"留云"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用"落涧"表现溪水的灵动,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后两句"归去殷床钟歇,满庭风露濛濛"写归家后的感受:回到家中,报时的钟声已经停歇,只见庭院里微风轻拂,露水朦胧。这里的"殷床"可能指躺下休息,"钟歇"暗示夜已深沉,"风露濛濛"则营造出静谧湿润的夜晚氛围。
全诗通过"月出-人行-归家"的时间线索,将山间夜游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钟声停歇"、"风露满庭"这些细腻的感官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特别是最后"风露濛濛"的朦胧景象,既是对夜色的真实描绘,也暗含诗人对这份闲适生活的珍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常见的自然元素——云、月、山涧、钟声、风露,组合出一幅让人身临其境的月夜山水图,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暂时远离尘嚣,感受诗人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