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首先,第一句“百千诸佛居何士”提出了一个宏大的问题:无数的佛究竟住在哪里?这其实是在探讨宇宙的广阔和生命的终极归宿。作者用“百千诸佛”来象征宇宙的无限和神秘,而“居何士”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接着,第二句“崔颢曾题黄鹤楼”引用了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暗示了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黄鹤楼不仅是地理上的标志,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场所。作者通过引用崔颢的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意境中。
第三句“倒腹倾肠犹不会”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惑的无奈。即使倾尽全力去思考和探索,仍然无法完全理解生命的真谛。这里的“倒腹倾肠”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思索,而“犹不会”则表明这种困惑是永恒的,无法轻易解答。
最后一句“长江千古自东流”以长江的东流作为比喻,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长江自古以来就向东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永恒。相比之下,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短暂和渺小。作者通过这一比喻,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顺应自然,不要过于执着于无法解答的终极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和长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宇宙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面对无限和永恒的宇宙,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欣赏生命的美好。
释文礼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