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寄怀红豆蔻词人陈襄陵
红豆愁题,碧丝庸理,梨花旧苑成秋。
酒醒蓬瀛,春心尚困梢头。
莺围蝶绕相怜惯,奈繁英、落尽难收。
况禁他、燕影江南,空待高楼。
移情漫向湾头水,记垂杨折罢,还驻兰舟。
几换悲欢,风华少日都休。
如今久断家山梦,问伊谁、共领温柔。
自消凝,寸寸鱼波,渺渺蘋洲。
酒醒蓬瀛,春心尚困梢头。
莺围蝶绕相怜惯,奈繁英、落尽难收。
况禁他、燕影江南,空待高楼。
移情漫向湾头水,记垂杨折罢,还驻兰舟。
几换悲欢,风华少日都休。
如今久断家山梦,问伊谁、共领温柔。
自消凝,寸寸鱼波,渺渺蘋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对一位名叫陈襄陵的词人朋友的思念,以及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上片(前八句)用"红豆""梨花""莺蝶"等意象,营造出春去秋来的萧瑟氛围。诗人酒醒后,发现春天已经过去,花也凋零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楼台和飞过的燕子。这些景物都在暗示:美好的时光就像春天一样短暂易逝。
下片(后八句)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诗人想起当年在河边折柳送别的情景,那时还年轻,如今却已饱经沧桑。现在连做思乡梦都很少了,更找不到可以倾诉心事的人。最后望着水波和沙洲,只能独自黯然神伤。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惆怅感。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想念朋友,而是通过描写景物变化、回忆往事、感叹现状,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特别是最后看着水面出神的画面,比任何直白的抒情都更有感染力。
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看到:最真挚的感情,往往不需要大声喊出来,一个细微的景物描写,就能传递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