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节推亭子
旴江郭东门,江水湛虚碧。
东南望群峰,连延倚天壁。
长林相蔽亏,苍翠浮日夕。
青冥窗户寒,居者非咫尺。
子初得从谁,有此烟雾宅。
燕坐远世喧,及门无尘客。
筑亭更求深,缓带聊自适。
时花笑婀娜,山鸟吟格磔。
家酿熟新樽,欢言命良席。
故已轻华簪,宁论珍拱璧。
我亦有菑田,相望在阡陌。
安得巾柴车,过从伫三益。
东南望群峰,连延倚天壁。
长林相蔽亏,苍翠浮日夕。
青冥窗户寒,居者非咫尺。
子初得从谁,有此烟雾宅。
燕坐远世喧,及门无尘客。
筑亭更求深,缓带聊自适。
时花笑婀娜,山鸟吟格磔。
家酿熟新樽,欢言命良席。
故已轻华簪,宁论珍拱璧。
我亦有菑田,相望在阡陌。
安得巾柴车,过从伫三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李节推亭子》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歌开篇描绘了景色的壮丽:在江边,江水清澈碧绿,东南方向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依偎在天边。树木茂密,遮蔽了阳光,苍翠的景色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迷人。这样的环境让人感觉窗户仿佛通向天空,带来一丝寒意,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却与这美景近在咫尺。
接着,诗人提到“子初得从谁,有此烟雾宅”,意思是不知是谁最初拥有了这样一处被云雾环绕的居所。这里的“烟雾宅”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诗人进一步描述,居住在这里的人远离了世俗的喧嚣,门前没有尘世的客人,生活清静自在。
然后,诗人提到“筑亭更求深,缓带聊自适”,意思是主人建造了亭子,追求更深层次的宁静,衣着宽松,悠闲自在。周围的环境也十分宜人:花儿摇曳生姿,山鸟鸣叫,家中新酿的酒刚刚熟,主人欢快地邀请客人共饮。这样的生活让诗人感叹,主人已经不再在意华丽的装饰,更不会去追求珍贵的宝物。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亦有菑田,相望在阡陌。安得巾柴车,过从伫三益。”意思是诗人自己也有田地,与主人的居所相望,希望自己能驾着简陋的车子,去拜访这位朋友,从对方身上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主人生活的刻画,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