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莲者草花也本如藤蔓好事者结竹而植之其花大如当三钱四围先绽中有一萼如初出水莲最后方拆想以此得名一花可十许日邻人馈以一盆亦自可爱推其所以名者戏述一首

柔条细叶绿层层,盘结何工岂易然。
绕竹似藤浑似(明抄本作是)草,开花如菊却名莲。
知渠耐看令人喜,入我新吟与世传。
性分本同无细大,休誇太乙叶为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叫"太平莲"的植物,虽然名字带"莲"但其实是一种像藤蔓的草花。诗人用很生活化的语言,把这种小花写得特别生动有趣。

前四句在描写太平莲的样子:柔软的枝条、层层叠叠的绿叶,有人用竹架让它盘绕生长。它绕竹的样子像藤蔓,本质却是草;开的花像菊花,却偏偏叫"莲"——这里用两个矛盾对比(似藤却是草/如菊却名莲),写出了这种植物有趣的特点。

中间四句转到人情味:邻居送了一盆给诗人,越看越喜欢,于是为它写诗想让更多人知道。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万物本性相通不分贵贱,不必非得是太乙真人(道教神仙)的莲叶小船才值得夸耀——暗指太平莲这样平凡的小花也很美好。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事写得生机盎然,通过一盆小花表达了"平凡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哲理。语言通俗但构思精巧,比如用"当三钱"(古代铜钱)比喻花的大小,用"初出水莲"形容花蕊,既形象又接地气。最后升华的主题也很有生活智慧:美好不在名气大小,而在于发现的眼睛。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