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毛夫人

见母之母如见母,恨不百岁还千秋。
此心真似南山石,有酒深如东海流。
毛夫人,秦母母。
德俪中丞真作友,汶也受恩独良厚。
果钱药饵远劳心,衣线谁云不亲手。
砺翁致政方一年,夫人七十开寿筵。
两阶班出诸孙后,百里心悬二卣前。
一词我为汶称祝,二老高堂双碧玉。
庭兰有茁桂亦芳,凤在梧桐鸾在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毛夫人的长辈的祝寿诗,用温暖真挚的语言赞美了她的品德和恩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对毛夫人的敬爱(前四句) 开头用"见母之母如见母"这样口语化的比喻,说见到毛夫人就像见到自己母亲一样亲切。后面用"南山石"比喻她坚定的品格,用"东海流"形容她如美酒般醇厚的恩情,这些比喻都很接地气。

2. 具体感人事例(中间六句) 诗人回忆毛夫人像朋友般善待他人("德俪中丞真作友"),特别提到自己("汶"是诗人自称)曾受她悉心照顾:她不仅出钱买药,还亲手缝制衣物。这些生活细节让祝福显得特别真实。

3. 祝寿场景与愿景(后八句) 描写寿宴热闹场面:退休的"砺翁"(可能是毛夫人丈夫)和七十岁的毛夫人坐在堂上,儿孙们依次行礼。最后用"庭兰""桂树""凤凰"等吉祥意象,祝福这对老夫妻像美玉般高洁,家庭像繁茂的树木般兴旺。

全诗亮点在于: - 用"衣线谁云不亲手"这样生活化的句子表现长辈的关爱 - 把"南山石""东海流"这样的大意象和"买药""缝衣"的小细节巧妙结合 - 结尾的"凤在梧桐鸾在竹"既典雅又通俗,用鸟栖良木比喻家庭美满

这种把深厚感情融入日常描写的写法,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祝寿时那种既庄重又温馨的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