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温馨的场景,表达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暮春堂上抱天和”点明了时间和氛围。暮春时节,天气温和,主人在堂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抱天和”意味着与自然融为一体,心情平和。
第二句“时启柴扉与客过”描述了主人偶尔打开柴门,欢迎客人来访。这里的“柴扉”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暗示主人家境朴素但热情好客。
第三句“客有可人须语似”提到客人中有值得交谈的人,大家言语投机,相处愉快。“可人”在这里指的是有趣或值得交往的人,强调主客之间的默契和融洽。
最后一句“新篁来看玉森罗”描绘了客人来访时,主人带他们欣赏新生的竹林。新篁是指刚长出来的竹子,玉森罗则形容竹林像玉一样美丽,排列整齐。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主人与客人共同欣赏美好事物的愉悦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宁静氛围、主人与客人的和谐相处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传达了一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态度。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往往是那些平凡的、与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时刻。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