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七夕夜晚的细腻情感,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思念与温柔。
前两句写的是一个小场景:夏夜闷热,有人轻轻拨动凉席上的琴弦("冰簟"指凉席,"十三弦"指古筝),而一位名叫碧玉的姑娘正在思念远方的人("小年"可能指她年纪尚轻)。这个画面既真实又带着青春特有的惆怅感。
后两句更妙,写的是梦醒后的恍惚感:明明梦里还牵着对方的手,醒来却发现只有眼前景物——雕花的栏杆边,几株修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青翠动人("娟娟"形容竹子秀美的样子)。这种从梦境跌回现实的反差,把思念之情写得特别生动。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想你",但通过凉席、琴弦、栏杆、竹子这些日常事物,配合"梦醒时分"这个特殊时刻,把年轻人那种含蓄又热烈的思念完美呈现出来。就像我们现在半夜醒来,看着手机里没发出去的消息,那种欲言又止的心情是一样的。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