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成均卒业还郴州

慕道不辞远,为儒能固穷。言观中国学,师事大江公。

逆旅蓬生鬓,归程草暗空。明时莫徒老,千禄在书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即将返回郴州的朋友,通过描绘朋友的品德和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和祝福。下面逐句分析:

1. 慕道不辞远,为儒能固穷。 - 意思是:追求道义不畏路途遥远,成为儒者能坚守清贫。 - 这句赞美了朋友的志向和品格,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坚持追求学问;即使贫穷,也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2. 言观中国学,师事大江公。 - 意思是:说要学习中国的学问,向大江先生请教。 - 这里提到的朋友要去向一位名叫大江的老师学习。中国的学问通常指的是儒家经典等传统学问,可以看出朋友将要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3. 逆旅蓬生鬓,归程草暗空。 - 意思是:旅途中头发稀疏像蓬蒿,回家的路途中草木茂盛,一片暗淡。 - 这里描绘了旅途的艰难和归途的荒凉景象,暗指路途的不易和归途的寂寞。

4. 明时莫徒老,千禄在书中。 - 意思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不要虚度光阴,才能和荣誉都在书中。 - 这句鼓励朋友不要虚度时光,要在书中寻找智慧和才能,为未来做好准备。这里的“千禄”指的是多种才能和荣誉。

整首诗通过描述朋友的志向、旅途的艰辛到最终的勉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诗中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展现了对知识和品德的重视。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