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京城景象,充满苍茫寂寥的韵味。
前两句写诗人拄着竹杖登高远眺:夕阳西下时,西山的树木依然苍翠,阳光斜照在京城重重叠叠的宫殿楼阁上。这里"孤筇"(一根竹杖)暗示诗人独自游览,"神州"代指京城,通过"晚翠"和"斜照"的暖色调,反衬出整个画面的寂寥感。
后两句转向听觉描写:风吹芦苇的沙沙声像雨声一般萧瑟,远处传来几声大雁的哀鸣,与城内报时的钟声交织在一起。"萧萧"和"啼雁"都是典型的秋天意象,诗人用声音构建出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秋日空间,隔着城墙的钟声更添一层时空的苍茫感。
全诗短短四句,既有视觉的层次(从远山到近处的芦苇),又有声音的远近交织,通过"孤、斜、萧、啼"等字眼,将秋日的寂寥与京城的壮美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宏大又孤独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