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赵山人至》描绘了一幅江村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的开头,诗人站在江边,看到千行垂柳在暮色中显得朦胧,江边的村庄也渐渐隐没在黑暗中。诗人心中疑惑,究竟是谁会在这江上来到这偏僻的石门之地?这里的“石门”象征着与世隔绝的隐居之所。
接着,诗人倚杖而立,感叹时光流逝,白发渐生。他登上楼阁,眼前是雨色茫茫,手中的酒杯也仿佛被这雨色填满。这里的“清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忽然,雷声大作,仿佛蛟龙在怒吼,诗人心中感到不安。夕阳西下,他又听到豺狼虎豹的喧嚣,心中更加烦闷。这里的“骤雷”和“豺虎”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险恶。
最后,诗人感叹,只有这江上的渔舟才是他真正的伴侣,他不需要去楚地寻找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里的“渔舟”象征着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而“桃源”则代表着虚幻的理想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村晚景,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的意象含蓄而深刻,语言简练却富有韵味,让人在平淡的景色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