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蔡子笃诗
翼翼飞鸾。
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
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
以泝大江。
蔚矣荒涂。
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
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
乱离多阻。
济岱江衡。
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
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
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
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
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
归雁载轩。
茍非鸿鵰。
孰能飞飜。
虽则追慕。
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
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
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
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
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
言赋新诗。
中心孔悼。
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
如何勿思。
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
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
以泝大江。
蔚矣荒涂。
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
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
乱离多阻。
济岱江衡。
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
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
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
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
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
归雁载轩。
茍非鸿鵰。
孰能飞飜。
虽则追慕。
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
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
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
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
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
言赋新诗。
中心孔悼。
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
如何勿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粲送别好友蔡子笃时写的,充满了对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以飞鸟起兴 "翼翼飞鸾"(轻盈飞翔的鸟儿)象征友人即将远行。"我友云徂"(我的朋友就要离去)直接点出离别主题。诗人用"舫舟翩翩"(轻快的船)和"大江"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动态的送别画面。
2. 路途艰难与人生感慨 "蔚矣荒涂"(杂草丛生的荒路)暗示前路艰难,"乱离多阻"更直接点明时局动荡。最打动人心的句子是"风流云散,一别如雨"——用风吹散浮云、雨滴四溅比喻离别后再难相聚,画面感极强。"人生实难"四字道尽乱世中人的无奈。
3. 冬日景物烘托离愁 "烈烈冬日,肃肃凄风"用刺骨寒风渲染悲凉氛围。"潜鳞在渊,归雁载轩"(鱼儿潜入深潭,大雁振翅高飞)的对比,暗喻自己困守原地而友人远行的处境。
4. 真挚的生死誓言 "及子同寮,生死固之"是全诗情感高潮:我们曾是同生共死的同事,这份情谊永不改变。这是超越时空的承诺,在动荡年代尤为珍贵。
5. 泪眼相送的结尾 最后六句如同特写镜头:诗人望着东方道路泪流满面,只能以这首诗赠别。反复出现的"瞻望"(凝望)动作和"涕泪涟洏"(泪水横流)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场泣别。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比喻生动:如"一别如雨"这样新颖贴切的比喻 - 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生死固之"的朴素誓言 - 画面感强:从飞鸟、荒路到冬日、泪眼,像一组电影镜头 - 时代缩影:通过个人离别折射出汉末乱世中人们漂泊无依的普遍命运
诗人把对友人的不舍、对命运的无奈、对情谊的坚守,全部揉进了这首赠别诗里,千年后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