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 其一

不碍溪流水不平,主人平处主鸥盟。
两峰呈秀出天造,双涧同流到地清。
尚忆经过曾对酒,欲来登览恨无名。
仙凡咫尺红尘隔,草草题诗亦浪评。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溪水在流动,虽然有些地方不平坦,但这并不妨碍溪水的流淌。这其实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波折,尽管会遇到困难,但生活依然要继续。溪水的不平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但主人(诗人自己)却能平和地面对,与鸥鸟结盟,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两座山峰的美景,仿佛是上天创造的杰作,双涧的溪水清澈见底,流向大地。这里,山峰和溪水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纯净,诗人通过这两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然后,诗人回忆起曾经在这里与友人共饮的时光,感叹如今想要再来登览却苦于无名。这里的“无名”可以理解为没有合适的理由或机会,也可能暗指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提到仙凡之间的距离只有咫尺,却被红尘隔绝,草草地题诗也只能是随意的评价。这里的“仙凡”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红尘则代表了世俗的纷扰。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却又无奈地被现实所困。草草题诗则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随遇而安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隐喻,传达了对生活的平和态度,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无奈。整首诗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