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汲古阁毛子所镌放翁集有感
叹息龟堂叟,磊落无近情。
室小不舒肘,时听饥肠鸣。
神藻日鶱翥,珠源随地倾。
齿发已大耋,力厚思弥清。
吟篇累钜万,骚坛谁与京。
聊自写胸次,匪冀身后名。
窅冥寄天壤,大海鸿毛轻。
焉知五百载,嗜古有毛生。
旧帙拭尘土,古镜发精英。
只语不敢遗,宝惜如瑶琼。
雕镂比金石,简编弥八纮。
山泽蕴良璧,光气终必呈。
贤哉海虞客,千祀陪休声。
室小不舒肘,时听饥肠鸣。
神藻日鶱翥,珠源随地倾。
齿发已大耋,力厚思弥清。
吟篇累钜万,骚坛谁与京。
聊自写胸次,匪冀身后名。
窅冥寄天壤,大海鸿毛轻。
焉知五百载,嗜古有毛生。
旧帙拭尘土,古镜发精英。
只语不敢遗,宝惜如瑶琼。
雕镂比金石,简编弥八纮。
山泽蕴良璧,光气终必呈。
贤哉海虞客,千祀陪休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南宋诗人陆游(号龟堂)的致敬之作,通过赞美陆游和藏书家毛晋(毛子)的贡献,表达了文化传承的价值。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陆游的文人风骨
开篇用"龟堂叟"称呼陆游,说他为人坦荡不世俗,虽然生活贫困("室小不舒肘""饥肠鸣"),但才华横溢("神藻日鶱翥"指文采飞扬)。即使年老("齿发已大耋"),创作力依然旺盛,留下万首诗篇("吟篇累钜万"),在诗坛无人能比。他写诗只为抒发胸臆("聊自写胸次"),不求虚名。
2. 毛晋的文化守护
转折到五百年后的毛晋("毛生"),他像擦亮古镜般整理陆游文集,珍视每个字句("只语不敢遗"),把书籍看得比金银玉石还珍贵。通过精细刻印("雕镂比金石"),让陆游的作品传遍天下,说明真正的文化瑰宝("山泽蕴良璧")终将发光。
3. 传承的意义
最后称赞毛晋是"贤哉海虞客",他的工作让陆游的文学精神跨越千年("千祀陪休声")得以延续。诗中"大海鸿毛轻"的比喻,暗示个人生命虽如鸿毛般渺小,但文化传承却能重于泰山。
全诗核心思想:真正的文人可能生前清贫,但他们的精神会通过后世知音得以永生。毛晋整理典籍的行为,实现了文化血脉的接力,这正是中华文明延续千年的秘密。诗中"古镜""良璧"等比喻,生动展现了文化瑰宝历经时光打磨反而更加璀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