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叹

三月宜种谷,贫家无耕牛。
感激邻舍翁,得以事西畴。
偕作少丁男,老妻力还遒。
沟水解渴肠,糠秕充饥喉。
辛苦何足道,未识有秋不。
我行闻此语,泪落不能收。
四体安且康,日日罗珍羞。
终岁力原野,饥寒且无谋。
农夫前致辞,人生岂自由。
苟得一身安,甘作沟壑投。
石田二三亩,为累成痏疣。
粮册既有名,官役急星流。
昨日县帖下,兴作及署楼。
服役亦所愿,胥役更诛求。

现代解析

《农夫叹》这首诗通过一位农夫的视角,展现了古代贫苦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歌开篇描绘了春耕时节的场景:农夫家贫,连耕牛都没有,只能依靠邻居的帮助才能下地干活。尽管夫妻二人拼尽全力,但生活依旧艰难,只能靠沟水解渴、糠秕充饥。农夫不惧辛苦,却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秋天能否有收成。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借农夫之口,揭示了社会的不公:那些身体康健、生活优渥的人,每天享受着珍馐美味,而终年劳作的农夫却连温饱都难以保障。农夫感叹人生并不自由,为了生存,甘愿忍受苦难,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他拥有的几亩薄田,不仅没有带来富足,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官府征粮的名册上有他的名字,官役催逼如流星般急促。更糟糕的是,官府还下发通知,要求农夫参与修建官署,劳役之外,还要面对官吏的勒索。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揭露古代农民在剥削与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农夫的生活被繁重的劳动、贫困和官府的压榨所笼罩,他们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默默承受苦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农夫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对社会不公提出了无声的控诉。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底层人民的心声,唤起了人们对农民命运的同情与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