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

别日江梅半透春。梨花开后独愁人。
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
未输谢客池塘梦,六里赓酬句要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朋友在春天思念远方友人的心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开头两句用江边梅花和梨花这两种春天典型景物,暗示时间流逝——梅花开时还带着冬末的寒意,梨花开时已是仲春。诗人说"独愁人",点出孤独思念的主题。

三四句很巧妙,把对友人的思念比作茂盛的春草(芳草萋萋),想把这份思念托付给江中的鱼儿(六六鳞)带去。古人认为鱼能传书,这里用"沧江"和"鳞"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五六句写两人分隔两地,都在雪夜吟诗、清晨抄写诗句,通过共同的行为表现心灵相通。"数篇抄值"说明他们经常诗文往来。

最后两句用典故却不晦涩:谢灵运写过"池塘生春草"的佳句,诗人说自己不输古人,但希望朋友回赠新作("句要新")。"六里"可能指两人相隔的距离,强调虽然不远却难相见。

全诗把春日景物与思念之情自然融合,既有"看雪夜""落花晨"这样清新的画面,又有"寄鱼传书"的浪漫想象,最后落脚到对诗文交流的期待,展现了文人之间高雅又真挚的友谊。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