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安军杨宝谟□旌忠庙
范阳一夕鼙鼓鸣,莽然河朔惟孤城。
姓名彻闻帝犹谓,我乃不识颜真卿。
人才所用非所养,自昔然矣奚独神。
肘间银黄挂三组,腰间犀玉围万钉。
养痈护疾皆此辈,事危先及城郭臣。
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无死分义明。
岂徒一时折群丑,将与万世开太平。
我尝辱交於神者,寤寐精爽如平生。
过祠解后日端午,昌歜之酒芬兮清。
要呼湘累径同醉,毋使二子称独醒。
姓名彻闻帝犹谓,我乃不识颜真卿。
人才所用非所养,自昔然矣奚独神。
肘间银黄挂三组,腰间犀玉围万钉。
养痈护疾皆此辈,事危先及城郭臣。
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无死分义明。
岂徒一时折群丑,将与万世开太平。
我尝辱交於神者,寤寐精爽如平生。
过祠解后日端午,昌歜之酒芬兮清。
要呼湘累径同醉,毋使二子称独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讲述历史人物颜真卿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正义和理想的赞美,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批判。
首先,诗人提到“范阳一夕鼙鼓鸣,莽然河朔惟孤城”,这是在描述安史之乱时,范阳(今河北一带)突然战鼓响起,河朔地区只剩下孤城坚守。这里暗指颜真卿在乱世中坚守正义,孤军奋战。
接着,诗人写到“姓名彻闻帝犹谓,我乃不识颜真卿”,意思是颜真卿的忠诚和名声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但皇帝却表示不认识他。这反映了当时朝廷对忠臣的忽视,甚至对真正有才能的人视而不见。
然后,诗人感叹“人才所用非所养,自昔然矣奚独神”,即人才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重用,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诗中还提到“肘间银黄挂三组,腰间犀玉围万钉”,这是对那些贪官污吏的讽刺,他们身上挂满了金银珠宝,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诗人称这些人为“养痈护疾”,意思是他们像保护脓疮一样维护自己的利益,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危机。
接下来,诗人赞扬颜真卿“求仁得仁性情正,可死无死分义明”,意思是颜真卿追求仁义,性格正直,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违背道义。诗人认为,颜真卿不仅仅是在一时挫败了敌人,更是为万世创造了太平盛世。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颜真卿的敬仰之情,他称自己曾与颜真卿有过交往,如今在梦中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精神。诗人路过颜真卿的祠堂时,正值端午节,他举杯祭奠,希望与颜真卿的灵魂共饮,不愿让他的精神孤独地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颜真卿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忠诚、正义的崇敬,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正直和理想的追求。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