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徐内翰见讯

早春曾记傍金台,花下逢君识异才。
恩并三朝殊赉渥,班联四辅近颜开。
紫宫籍府连东璧,彩笔词垣切上台。
清暇子虚如有问,可能促席慰衔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徐内翰的一首答谢诗,表达了对徐内翰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首联“早春曾记傍金台,花下逢君识异才”,作者回忆起早春时节,在金台附近与徐内翰相遇的情景。当时花开花落,作者在花下认识了徐内翰,并发现他有着非凡的才华。这里通过“金台”和“花下”的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高贵的氛围,突出了徐内翰的与众不同。

颔联“恩并三朝殊赉渥,班联四辅近颜开”,作者称赞徐内翰在三个朝代的恩宠都非常深厚,地位显赫,与朝廷重臣并列。这里的“三朝”和“四辅”都是用来形容徐内翰的地位之高、恩宠之深,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颈联“紫宫籍府连东璧,彩笔词垣切上台”,作者进一步赞美徐内翰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紫宫和东璧都是指皇宫,说明徐内翰在皇宫中有着重要的职位。彩笔则指他的文采,词垣是指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上台则是指他在朝廷中的地位。这一联通过对徐内翰地位和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钦佩。

尾联“清暇子虚如有问,可能促席慰衔杯”,作者表达了对徐内翰的感激之情。他说,如果有闲暇时间,希望徐内翰能够与他促膝长谈,举杯共饮,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感激和敬仰。这里的“促席”和“衔杯”都是用来形容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徐内翰的赞美和感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情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