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泛泖四首 其一

帆前送目四天无,长泖云涛接具区。
不以盈虚随海月,直于伯仲□江湖。
澄鲜空水通禅观,浩荡烟波混钓徒。
莫道行吟惟泽畔,采华幽兴未能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泛舟泖湖的美丽景象和诗人的深厚情感。下面我来逐句分析,用现代语言解释这首诗的意境和魅力。

1. 帆前送目四天无,长泖云涛接具区。 - 意思是:站在船帆前,向远处望去,四面都是无边的天空,长泖湖上云雾翻腾,连接着远处的太湖。 - 这句话描绘了辽阔的湖面和天空的广阔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不以盈虚随海月,直于伯仲□江湖。 - 意思是:不会因为月亮的盈亏而变化,就像在江湖之间,诗人的心境保持平静。 - 这里诗人用月亮的盈亏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而“江湖”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种平静与自由。

3. 澄鲜空水通禅观,浩荡烟波混钓徒。 - 意思是:澄清的水面和天空相通,如同禅宗所宣扬的空性,浩渺的烟波中,诗人仿佛融入了钓鱼的人群之中。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同时也用“禅观”传递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4. 莫道行吟惟泽畔,采华幽兴未能孤。 - 意思是:不要说吟诗作词只能在泽边进行,即使在更幽静的地方采撷花朵,诗人的兴趣也不会孤独。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创作的灵感,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感。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秋天泛舟泖湖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宁静、超脱的心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诗中运用了自然意象,如湖面、天空、云雾等,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喜悦。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