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矿行

虹光夜半冲南斗,陵石见荣神所守。
镇州地接昌化军,谁向穷荒挟山走。
风轮迅疾云帆开,径从溟渤嘘阴霾。
碧眼贾能窥宝气,黄头郎待铸横财。
何人竟把卢龙卖,黎婺峰前见光怪。
任教铅水泣仙人,那识银官分地界。
姎徒毳服红鬖髿,指麾徒众吹旋螺。
摸金直用魏公注,得宝将为杨氏歌。
谁知顿触山灵怒,鞭叱螣蛇作神雾。
騕袅由来铸不成,狼㬻毕竟寻无路。
阿奴心计亦可怜,莫夜已费黄金千。
宝山空手且休矣,碧嶂回头还俨然。
离交万古金银气,今日珠崖安得弃。
栖陆沈沙造物心,炎风朔雪天王地。
玉斧威棱铜柱标,觊觎焉许小𡗝夸骄。
请看环宝留中国,应识神灵翊圣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开矿的热闹场景,同时暗含对贪婪人性的讽刺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矿的诱惑(开头到"得宝将为杨氏歌") 诗人用"虹光夜半"形容矿脉的奇异光芒,吸引人们来到偏远山区。商人们(碧眼贾)嗅到金钱的味道,组织工人(黄头郎)准备大干一场。这里用"摸金直用魏公注"的典故,暗示这些人像盗墓贼一样贪婪。

2. 自然的反击("谁知顿触山灵怒"到"狼㬻毕竟寻无路") 当人们疯狂开采时,山神发怒了。诗人用"螣蛇作神雾"的奇幻描写,表现自然开始反扑。采矿工具(騕袅)失灵,矿脉(狼㬻)突然消失,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

3. 人财两空("阿奴心计亦可怜"到"碧嶂回头还俨然") 贪婪的矿主(阿奴)已投入大量黄金,最终却"宝山空手"。而大山(碧嶂)依然巍然矗立,形成强烈对比,说明人类破坏不了自然的本质。

4. 国家主权(最后六句) 诗人笔锋一转,强调这些矿产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离交万古金银气")。用"玉斧""铜柱"这些象征国家权力的意象,警告外人不要觊觎,体现维护国家资源的主权意识。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从夜半虹光到工人采矿,再到山神发怒,像看电影一样生动 - 讽刺深刻:把贪婪商人比作盗墓贼,最终人财两空的下场很有警示意义 - 思想深刻:既承认自然资源的价值,又强调要敬畏自然、守护国土 - 用典自然:虽然用了卢龙卖、魏公注等典故,但都融入叙事中不影响理解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诗,用采矿故事告诉我们:追求财富要有度,更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国家主权。今天读来,其中反对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依然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