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任昉诗

兽生文蔚,凤亦五色。
绚彩火然,岂由画饰。
猗欤若人,不扶自直。
数仞难窥,万顷谁测。(一章)
四教必修,九德斯备。
往行前言,多识罔匮。
一见口传,暂闻心记。
生知之敏,昔餐今至。(二章)
艺不兼游,择其从善。
苞罗载籍,绝妙虫篆。
该综名实,宪章朝典。
不体良才,孰营心辩。(三章)
在昔未遘,乃眷伊人。
余未倒屣,先枉清尘。
顾惭菲薄,徒招好仁。
倾盖已旧,久敬弥亲。(四章)
范张交好,升堂拜母。
亦蒙吾贤,此眷之厚。
恩犹弟兄,义实朋友。
岂云德招,信兹善诱。(五章)
欣遇以来,四载斯日。
运谢如流,时焉岁聿。
月次既穷,星回已毕。
玄象昼昏,明庶晓疾。(六章)
妍拙不齐,方员各取。
子登王朝,为代规矩。
余栖一丘,卧痾静处。
同尽性分,殊涂嘿语。(七章)
得于神遇,相忘道术。
若水之淡,乃同胶漆。
岂寄呴濡,方申绸密。
在心为志,非诗奚述(○文馆词林百五十八。)。(八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沈约写给好友任昉的赠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赞美了任昉的才华与品德,同时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全诗共八章,我们可以分段来理解:

第一章:天生英才
用"花纹华丽的野兽"和"五彩凤凰"比喻任昉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修饰。说他像挺拔的竹子自然正直,思想如深潭般难以测量,强调他内在的深厚底蕴。

第二章:学识渊博
说他全面掌握儒家"文行忠信"四教和"仁义礼智信"等九德,对古今知识融会贯通。记忆力超群,听一遍就能牢记,甚至像生来就知晓般聪慧。

第三章:多才多艺
称赞他不仅精通典籍学问,还擅长书法(虫篆指篆书),既能研究理论又能实践政务。若非真正的人才,怎能有如此清晰的思维?

第四章:相识相知
回忆当初主动拜访任昉的情形,用"倒屣相迎"的典故(古人急着迎接贵客连鞋都穿反)形容自己受宠若惊。虽然自觉才疏学浅,但两人一见如故。

第五章:情同手足
以东汉范式、张劭"拜母结谊"的典故,比喻他们像兄弟般亲密。这种情谊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因为彼此志同道合。

第六章:时光飞逝
感慨四年友情如流水般过去,用日月星辰的运行表达时间流逝,暗示人生短暂。

第七章:不同选择
坦然接受人生差异:任昉在朝堂施展抱负("为代规矩"指成为时代楷模),而自己隐居养病。虽然道路不同,但都活出了自我价值。

第八章:君子之交
用"像水一样平淡却牢固如胶漆"形容真正的友谊不需要表面热闹,而是心灵相通。这种深厚感情无法言传,只能通过诗歌表达。

全诗亮点
1. 用凤凰、深潭等自然意象比喻才华,避免直白夸赞
2. 通过"倒屣""拜母"等典故,把现代人说的"铁哥们"写得高雅
3. "若水之淡,乃同胶漆"堪称金句,道出友谊真谛
4. 坦然面对不同人生选择,体现魏晋名士的洒脱

诗中既有对朋友的真挚赞美,又包含对人生道路的哲学思考,把"君子和而不同"的友谊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