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 其二

谁说烽烟蔽九霄,欲无愁处乐飘飘。
春随流水知何去,应到扬州第几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畔的春日景象,通过轻松的语言传递出一种超脱现实的闲适感。

前两句"谁说烽烟蔽九霄,欲无愁处乐飘飘"像是在反驳那些总把世事看得太沉重的人。诗人说:谁说世间总是战火纷飞?在秦淮河畔这个没有忧愁的地方,快乐就像柳絮一样轻盈飘荡。这里用"烽烟"象征世间的烦恼,用"乐飘飘"形容无忧无虑的状态。

后两句"春随流水知何去,应到扬州第几桥"把春天拟人化,问它随着河水流向哪里。诗人猜测:大概流到了扬州某座桥上吧?扬州在古代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这里用"第几桥"的疑问句式,既写出了春光的流动感,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全诗最妙的是把沉重的现实(烽烟)和轻盈的快乐(乐飘飘)形成对比,再用流动的春水把秦淮河和扬州联系起来,展现出一幅江南春色的优美画卷。诗人似乎在说:与其纠结世间的烦恼,不如享受当下的美好春光。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