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寻芳 湖口

晚风乍急,山势茫茫,曾诧龙踞。
一片云帆,游子寄愁何处。
战舰横空天际落,百年都付渔樵语。
算羁栖,甫羊城挑菜,又飘江絮。
念处士、葛巾漉酒,解组投闲,田舍如故。
手种黄花,那管怒潮来去。
孤帐惊寒芦荻岸,石钟声送长宵曙。
正无聊,喜猿啼,对销兰炷。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湖口(今江西九江附近)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怀旧和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从眼前景色写起:晚风突然变得急促,群山在暮色中显得苍茫,这景象让作者联想到传说中龙盘踞的威严。他乘着一叶孤舟,不知该把愁绪寄托到哪里。接着笔锋一转,想到历史上这里曾是水军战舰横行的战场,但百年过去,这些往事都成了渔民樵夫闲谈的故事。最后两句写自己刚在广州摘过野菜("羊城挑菜"指平凡生活),转眼又像柳絮一样飘到长江边,暗示漂泊无定的生活。

下片(后半部分)用陶渊明的典故("葛巾漉酒"指陶渊明用头巾滤酒,表现其洒脱)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辞官归田,种菊花,不管外界风云变幻。但现实是寒冷的夜晚,他在芦苇岸边独自惊醒,听着石钟山的钟声直到天亮。最后两句很妙:本来觉得百无聊赖,却意外因山中猿啼感到欣喜,对着将尽的香火发呆——这种"以悲为喜"的写法,反而更凸显了孤独。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三种交织的情绪: 1. 时空的苍茫感:用"龙踞""战舰"等历史意象与眼前渔樵对比,显出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 2. 漂泊的孤独感:像云帆、江絮一样身不由己,连愁都无处安放 3. 苦中作乐的微妙:听猿啼、看香火这些小事,成了困顿中的精神慰藉

作者没有直接哭诉,而是把情绪藏在"横空战舰变渔樵对话""种菊花不管潮汐""无聊时反觉猿啼有趣"这些反差画面里,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带着苦笑的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