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达画杜甫诗意歌
诗中杜老集大成,天然古淡足佳句。
风烟万里瞿塘秋,夺造化工归咏赋。
最爱归云返照奇⑴,每欲形容意难赴。
词臣家法传北苑,爰教老笔写烟树。
滃滃叆叆满谷白,槿篱茅舍依微露。
天外一棱独迥绝,映带红霞正秋暮。
江声澎湃疑聒耳,树色苍凉信消虑。
杜句佳矣图之难,双美合并岂神助。
何必崎岖历剑关,即坐江楼观滟滪。
风烟万里瞿塘秋,夺造化工归咏赋。
最爱归云返照奇⑴,每欲形容意难赴。
词臣家法传北苑,爰教老笔写烟树。
滃滃叆叆满谷白,槿篱茅舍依微露。
天外一棱独迥绝,映带红霞正秋暮。
江声澎湃疑聒耳,树色苍凉信消虑。
杜句佳矣图之难,双美合并岂神助。
何必崎岖历剑关,即坐江楼观滟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赞美董邦达所绘《杜甫诗意画》的作品,核心是夸赞画作完美还原了杜甫诗中的意境。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杜甫诗歌的天然魅力(前四句)
乾隆先用"集大成"形容杜甫诗歌包罗万象,特别欣赏他描写瞿塘峡秋景的诗句(如"风烟万里"),认为杜甫能用文字胜过自然的鬼斧神工。但乾隆也坦言,杜甫诗中"归云返照"这类绝妙画面(出自《返照》诗),自己虽然喜爱却难以用语言形容。
2. 画作的神奇再现(中间八句)
这部分具体描述董邦达的画:画家用五代董源的技法,以水墨渲染出云雾缭绕的山谷("滃滃叆叆"),隐约露出木槿篱笆和茅草屋。画中最醒目的是天边一道孤峰,在晚霞映照下格外突出。江涛声仿佛要冲出画面,苍凉的树色让人忘却烦恼。乾隆惊叹:杜甫的诗句已经够绝了,没想到画还能完美呈现,这种"诗画双绝"简直是天作之合。
3. 艺术的超越性(最后两句)
乾隆感慨:通过这幅画,不必亲自去四川经历险峻的剑门关,坐在江边小楼就能欣赏到瞿塘峡滟滪堆的壮景。这里点明艺术的价值——它能突破时空限制,让观者身临其境。
全诗亮点在于:
- 用"云雾满谷白,茅舍隐约现"这样电影镜头般的语言,把水墨画转化为动态画面
- "江声澎湃疑聒耳"一句,巧妙通过视觉引发听觉联想,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结尾升华主题,指出艺术创作能让人"足不出户看天下",比真实旅行更富诗意
本质上,这是乾隆对"诗歌与绘画如何互相成就"的思考,今天看来依然能引发共鸣——好的艺术作品确实能让我们突破现实限制,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