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叫“含笑花”的植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花的独特气质和人生的哲理。
诗的开头,“半面羞藏袂,回头懒向人”,形容含笑花半开半闭,像害羞的人一样,掩面不愿完全展现自己。这种含蓄的姿态,让花显得更加神秘和优雅。接着,“清凉生夜气,冷淡见天真”,写的是花的清香在夜晚更加明显,而它的冷淡气质中透露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这里,花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品格的象征——它不张扬,却自有魅力。
“此物悭开口,他花怯效颦”进一步强调了含笑花的独特。它不轻易开放,仿佛在保持一种高贵的矜持,而其他花朵也不敢轻易模仿它的姿态。这种独特性,让含笑花显得更加珍贵。
最后两句,“莫嫌容易落,笑罢总成尘”,则带有一种哲理意味。诗人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含笑花容易凋谢而轻视它。它的美丽虽短暂,但它的“笑”——即它的绽放——已经足够动人。即使凋落成尘,它的存在依然有意义。这里,诗人借花喻人,暗示人生的短暂和美丽,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必过于执着于事物的长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含笑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人生态度:含蓄、淡泊、珍惜瞬间的美好。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花的美丽,还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