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颂古十七首》中的这首诗,通过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揭示了欺骗和虚伪的最终结局。诗中的“古墓一狐精”象征着那些善于伪装和欺骗的人,他们假装成善良或正直的样子,实际上却在玩弄他人。然而,这样的伪装并不可靠,因为“华表未然先败也”,意思是这些伪装在事实面前很快就会暴露,最终无法继续隐藏。
诗中的“至今无地可容身”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欺骗行为的后果:一旦真相大白,这些人无处可逃,失去了立足之地。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虚伪和欺骗终究会被揭穿,而诚实和正直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整首诗的节奏明快,意象鲜明,富有警示意味。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真实和诚信,因为虚假的行为最终只会自食其果。这种普世的道理,使得这首诗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引起共鸣。
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