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子竹居

幽居少邻并,野竹绕舍生。
秀色染篇帙,疏阴洒檐楹。
物亦有奇节,人将垂令名。
须裁十二律,吹作凤凰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生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居所:“幽居少邻并,野竹绕舍生。”意思是说,他的住处非常幽静,几乎没有邻居,周围是茂密的竹林。这种环境让人感到宁静和自在,远离了喧嚣和纷扰。

接着,诗中写道:“秀色染篇帙,疏阴洒檐楹。”这里的“秀色”指的是竹子的美丽景色,“染篇帙”则暗示竹子的绿色仿佛染上了诗人的书卷。而“疏阴洒檐楹”则是说竹子的影子洒在屋檐和门框上,带来了一片清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竹子的美,还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然后,诗人由物及人,写道:“物亦有奇节,人将垂令名。”这里的“奇节”指的是竹子挺拔的节操,暗示了诗人自己也有高尚的品格。而“人将垂令名”则是说,像竹子一样有节操的人,将会留下美好的名声。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诗人写道:“须裁十二律,吹作凤凰鸣。”这句话的意思是,应该用竹子制作成笛子(“十二律”指的是古代音乐的十二个音律),吹奏出凤凰般的美妙声音。这不仅是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也象征了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和作品能够像凤凰一样高贵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和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竹子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品格的象征,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