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墓兴感诗

夜台长自寂,泉门无复明。
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
睹物令人感,目极使魂惊。
望碑遥堕泪,轼墓转伤情。
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拓本高肃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人用“夜台长自寂,泉门无复明”描绘了墓地的寂静和黑暗,象征着逝者已经长眠,再也无法回到光明世界。这里的“夜台”和“泉门”都是指墓地,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接着,“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写墓地上唯一还活着的鱼山树,但它也显得郁郁寡欢,向西倾斜,仿佛在为逝者哀悼。这里的“鱼山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但它的倾斜却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睹物令人感,目极使魂惊”表达了诗人看到这些景象时的感受:触景生情,心灵受到震撼。诗人通过眼前的景物,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内心充满了哀伤和惊恐。

“望碑遥堕泪,轼墓转伤情”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悲伤。诗人远远望着墓碑,不禁泪流满面,走到墓前更是感伤不已。这里的“望碑”和“轼墓”都是指对逝者的缅怀,诗人通过这些动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思。

最后,“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使墓地的建筑终将毁坏,逝者的名字也终究会被遗忘。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时光,把握眼前的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