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形象,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清晨梳妆出发的场景:妻子把头发挽成时髦的鬌髻(类似丸子头),冒着清晨的寒意,不坐舒适的车轿,偏要骑上雕花马鞍。一个"犯"字既写出寒意,又暗示她不畏艰难的个性。"不坐坐"的重复用法,俏皮地强调了她特立独行的选择。
后两句揭示她的家世背景:祖祖辈辈都是神箭手(飞将),从小骑着青白杂毛的骏马(花骢)在贺兰山一带驰骋。这里用"儿家"自称,带着几分自豪娇憨。"世世"和"少小"形成时间跨度,展现将门虎女的成长轨迹。
全诗妙在通过几个生活细节:梳妆、选马、自报家门,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不同于寻常闺秀的飒爽女子。她爱美也爱冒险,既有女儿家的精致(鬌妆),又有将门之后的豪气(飞将)。诗人用丈夫的视角观察妻子,字里行间满是欣赏与爱意。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