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腰鼓图(戊午)

细腰急捧鼓参挝,水调兼歌穆护沙。
料得翻身誇绝技,只嫌插鬓少葵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古代的一项表演艺术——腰鼓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这种表演的赞美和欣赏。

首句“细腰急捧鼓参挝”描述了舞者轻盈的身姿和快速的动作,鼓被舞者细腰抱着,随着节奏轻轻敲打。这里用“急”和“参”来形容舞者的动作,表现了舞者快速、灵活的特点。

第二句“水调兼歌穆护沙”继续描写了表演的背景或场景。这里的“水调”可能是指一种曲调,“穆护沙”则是地名,可能是指表演的地点或者是某种特殊的背景。整句话的意思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歌声,舞者在沙地上表演腰鼓舞。

第三句“料得翻身夸绝技”中,“料得”是推测的意思,诗人推测舞者在表演中可能会做出高难度的动作,比如“翻身”,这是腰鼓舞中常见的技巧,展现了舞者的高超技艺。

最后一句“只嫌插鬓少葵花”则是对舞者的赞美。诗人认为,舞者用葵花插在鬓边,但觉得少了些装饰,可能是指舞者的装扮不够华丽。这里的“葵花”不仅仅是花,也象征着舞者技艺的华美和高超,诗人认为舞者的技艺已经非常出色,但若再装饰一些葵花,会更加完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腰鼓舞这一传统艺术的描绘,展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热爱。诗中不仅赞美了舞者的技艺,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