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公懿以屡游薛园见诒
抱痾积闲纵,世味颇能淡。
惟于山水娱,自谓老不厌。
况兹伊洛间,久畜游赏念。
幽扉深隐竹,小约度平堑。
解鞍庇清阴,拂席见残艳。
长溪自南流,小阁忽东瞰。
游人坐兀兀,鸣鸟来泛泛。
蟹潜石穴幽,鱼泳柳根暗。
川童或群嬉,林女有孤觇。
醉觞岂留行,吟笔靡停占。
临欢兴何长,遵事迹犹暂。
伊予志岩壑,偶官禄石甔。
要须三径足,归迹便可敛。
买林接婆娑,凿涧分潋滟。
田庐常闭门,野艇时放缆。
聊书平生怀,特为异时验。
惟于山水娱,自谓老不厌。
况兹伊洛间,久畜游赏念。
幽扉深隐竹,小约度平堑。
解鞍庇清阴,拂席见残艳。
长溪自南流,小阁忽东瞰。
游人坐兀兀,鸣鸟来泛泛。
蟹潜石穴幽,鱼泳柳根暗。
川童或群嬉,林女有孤觇。
醉觞岂留行,吟笔靡停占。
临欢兴何长,遵事迹犹暂。
伊予志岩壑,偶官禄石甔。
要须三径足,归迹便可敛。
买林接婆娑,凿涧分潋滟。
田庐常闭门,野艇时放缆。
聊书平生怀,特为异时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官场、向往自然生活的文人形象,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诗人开篇说自己长期卧病在家,对世俗名利已经看得很淡,唯独对山水之乐永远不厌倦。他住在洛阳一带,早就想去附近的薛园游玩。接着用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园中景色:竹林掩映的幽静小门、平缓的沟壑、拴马休息的树荫、残留的花朵。南边有溪水流过,登上小阁可以远眺,游人安静坐着,鸟儿飞来飞去。
螃蟹藏在石头缝里,鱼儿在柳树根边游动,乡间孩童成群玩耍,偶尔能看到独自采茶的农家女。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就像一组电影镜头,把园中的闲适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园中喝酒吟诗,快乐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他坦白自己虽然做着小官,但内心一直向往隐居生活。最后他畅想未来的归隐计划:要买一片有树林的土地,挖条小溪,经常关着门享受宁静,偶尔划船出游。最后两句点明写作目的——把这些心里话写下来,作为日后实现隐居愿望的见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对比:前半部分游园时纯粹的快乐,与后半部分对官场的厌倦形成鲜明反差。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简单自然的生活里。这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