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46年天后诞辰日,表面上描写久旱盼雨的焦急心情,实则暗喻当时的社会现实。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无奈与讽刺。
前四句通过"望雨""窥天"的动作,生动刻画了人们渴望下雨的迫切心情。"心城切"形容内心像城墙一样紧绷,"眼欲疲"写望眼欲穿的疲惫感。云和太阳在这里成了令人失望的存在,云彩只是虚幻的影子,阳光反而让人更加迷茫。
后四句转入深层思考。"涓滴"指零星小雨,暗示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冥顽"指顽固的社会弊病,需要"费医"(费力医治)。最后两句直接点明:明知仁义道德已经沦丧,却还要做些表面功夫(比如颁布酒禁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种讽刺。
全诗妙在借天气写时事,把干旱比作社会危机,把无效的救灾比作虚伪的政令。最精彩的是结尾两句,用"仁义尽"三个字直指道德崩坏的社会现实,而"漫施为"(随意做些表面工作)更是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形式主义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