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春草

青春光凤苑,细草遍龙池。曲渚交蘋叶,回塘惹柳枝。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
日光浮靃靡,波影动参差。岂比生幽远,芳馨众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龙池春草》描绘了春天龙池边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首先,诗中提到“青春光凤苑”,这里的“青春”指的是春天的景色,而“凤苑”则可能是指皇家园林或美丽的庭院。诗人用“光”字来形容春天的明媚,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阳光照亮。

接下来,“细草遍龙池”描绘了龙池边上细密的青草,这里的“遍”字强调了草的茂盛,仿佛整个池边都被绿草覆盖。龙池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名字,代表着美丽的水域。

“曲渚交蘋叶,回塘惹柳枝”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景色。曲曲折折的水岸上,蘋叶交错生长,而回旋的池塘边,柳枝随风摇曳。这里的“交”和“惹”字用得巧妙,展现了植物在春风中的自然姿态。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继续描写春风的轻柔和草地的茂盛。春风轻轻吹拂,草叶微微颤动,仿佛在向岸边蔓延。这里的“苒苒”和“离离”都是形容草的生长状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色带金堤静,阴连玉树移”则转向了色彩和光影的描写。金黄色的堤岸在阳光下显得宁静,而树荫则随着阳光的移动而变化。这里的“金堤”和“玉树”都是美好的象征,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日光浮靃靡,波影动参差”进一步描绘了阳光和水波的交织。阳光在水面上浮动,波影参差不齐,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这里的“靃靡”和“参差”都是形容光影的变幻,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

最后,“岂比生幽远,芳馨众不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赞美。诗人认为,这样的景色远远胜过那些幽深偏远的地方,但它的美丽和芬芳却不为众人所知。这里的“岂比”和“众不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龙池边的生机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每一句都像一幅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春日的龙池边,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陈翊

陈翊(一作诩)(1175-1235年),南宋泉州晋江人,字载物。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毛自知探花进士。累官户部员外郎,知制诰,以文章闻名于时,又工诗,有文集。少从朱熹学,历授枢密院编修、同安盐税、上书言时弊,慨慷尽言,出知南康军,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转兵部主事,定策击退进犯安丰之金兵。埋宗,端平间,先厉参与平定晏彪、陈三枪等反乱,议政与史弥远不合,宋理宗端平二年九月卒。寿六十一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