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人縢六索题诗,赖有支郎为解围。
永夜祇宜燋兔好,彤云不见织乌飞。
少林未许齐腰立,青女无端接手归。
想得庐山幽绝处,洒林压竹更增辉(宋《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富有诗意的雪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雪的纯净与灵动。

首联“撩人縢六索题诗,赖有支郎为解围”
“縢六”是古代传说中掌管雪的神,“支郎”指高僧支遁。这里用拟人手法,说雪神调皮地催人写诗,幸好有高僧帮忙解围。开篇就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把自然现象写得像朋友间的玩笑。

颔联“永夜祇宜燋兔好,彤云不见织乌飞”
“燋兔”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玉兔),“织乌”是太阳(传说太阳由金乌驮着运行)。长夜适合赏月,但阴云密布连太阳也看不见——实际是写大雪纷飞遮蔽天光的景象,用神话元素让画面更奇幻。

颈联“少林未许齐腰立,青女无端接手归”
“少林”用达摩雪中修行的典故,“青女”是神话中的霜雪女神。积雪深得难站立,仿佛青女突然撒手抛下更多雪花。通过夸张和拟人,突出雪的来势汹汹,又暗含一丝对自然之力的无奈。

尾联“想得庐山幽绝处,洒林压竹更增辉”
笔锋一转,联想到庐山幽静的雪景:树林竹枝被雪覆盖,反而更显清雅光辉。这里以虚写实,用想象拓展意境,表达对雪中高洁世界的向往。

全诗亮点
1. 神话与现实交织:雪神、玉兔、青女等形象让平凡的雪有了仙气。
2. 幽默与禅意并存:开头像玩笑,结尾却归于宁静,体现文人面对自然的豁达。
3. 画面感极强:从夜晚飞雪到竹林积白,宛如一幅动态水墨画。

核心情感:诗人不仅欣赏雪的美丽,更借雪的超凡脱俗,表达对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