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八咏 其二 中和堂

老来重守凤凰城,千里人心岂易平。乐职古贤形颂叹,中和诗不为虚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到杭州(凤凰城)任职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治理地方的责任感和务实态度。

前两句"老来重守凤凰城,千里人心岂易平"意思是:我年纪大了再次来管理杭州,这么大一片地区,要让百姓都满意可不是容易的事。这里用"千里人心"形象地表现了治理的难度,也透露出作者的压力。

后两句"乐职古贤形颂叹,中和诗不为虚名"可以理解为:古代贤人做官时喜欢写诗自夸,但我写这首《中和诗》可不是为了图虚名。作者用"中和"二字既点明诗题,又暗示自己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治理效果,而不是表面文章。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作者那种朴实无华的态度。一个老官员重回旧地任职,不摆架子不说大话,反而坦诚地说"让百姓满意不容易",最后还强调自己写诗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负责的官员形象。诗中用古今对比的手法,也巧妙批评了那些只做表面文章的官员。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