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悠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大师在深山中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首先,诗词开篇就点明了大师的隐居之地——“深山顶”。这里的“结庐”指的是建造简陋的房屋,意味着大师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追求内心的安宁。接着,“遂怀安隐心”表明大师心中怀有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促使他选择隐居。

接下来,诗词进一步解释了“安隐”的含义——“道胜尘虑沈”。这里的“道”指的是内心的修行和超脱,而“尘虑”则是指世俗的烦恼和忧虑。大师通过修行,战胜了这些烦恼,达到了内心的平静。

然后,诗词描绘了大师隐居的环境——“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这里用“青霞”和“白云”来形容山中的美景,而“茂树”和“修竹”则描绘了山中的绿意盎然。这些自然景象不仅美化了大师的隐居生活,也象征着大师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最后,诗词以“悠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作结。这里的“悠然”形容大师生活的悠闲自得,而“令人思重寻”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作者通过描绘大师的隐居生活,传达了对宁静、超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纷扰尘世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师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诗词中的自然景象和大师的修行生活,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纯净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

傅莹

傅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官太常博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