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二首 其一
纱幌银屏,今宵还醉,花影深处。
饤坐菱香,纕衿芷老,总是伤心侣。
当年风调,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
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
一时莺燕,恁争持、罗带题遍,伤春好句。
谁分而今,白头萧飒,难卖黄门赋。
只馀横笛,米家歌里,略记贞元风度。
还愁问、帘前月色,尚如旧否。
饤坐菱香,纕衿芷老,总是伤心侣。
当年风调,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
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
一时莺燕,恁争持、罗带题遍,伤春好句。
谁分而今,白头萧飒,难卖黄门赋。
只馀横笛,米家歌里,略记贞元风度。
还愁问、帘前月色,尚如旧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永遇乐》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与伤感情绪。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纱幌银屏”和“花影深处”这些细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他似乎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沉醉于回忆之中,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思念。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饤坐菱香”和“纕衿芷老”,这些都是与过去相关的细节,表达了他对旧时光的怀念。他感叹“总是伤心侣”,暗示了那些曾经陪伴他的人和事如今都已不再,留下的只有深深的伤感。
诗中还提到了“当年风调”,这指的是过去的风光岁月。诗人用“丝囊羽扇”来象征那个时代的优雅与从容,但他也意识到,如今能够理解这些往事的人已经不多了。这种孤独感在“问有几人能语”中得到了体现。
“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这几句,诗人通过“画烛”和“泪痕”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与无奈。他似乎在默默地流泪,为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感到惋惜。
诗的下一部分,诗人提到了“一时莺燕”,这指的是曾经的热闹与繁华。他提到“罗带题遍,伤春好句”,暗示了那些曾经的美好文字和情感,如今都已成为了过去。他感叹“谁分而今,白头萧飒”,意味着他已经老去,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年轻的时代。
最后,诗人提到了“只馀横笛,米家歌里,略记贞元风度”,这表达了他对过去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只剩下一些零碎的音乐和歌声,还能让他回忆起那个时代的风采。他最后问道“还愁问、帘前月色,尚如旧否”,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担心那些美好的记忆是否还能在现实中找到痕迹。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与伤感。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那些逝去的美好记忆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