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玩月

西风萧萧起青蘋,苍空碾玉收暮云。
可怜八月十五夜,宝光九十方平分。
东山飞来雪毛兔,瑞光千丈无纤尘。
谁将八万修月斧,合成宝镜如珠轮。
包藏宇宙几千万,留与此夕誇清新。
柴门朱户同一照,清辉岂择富与贫。
袁宏因此泛牛渚,知微何必登嶙峋。
对兹良夜可携酒,呼童与我开芳樽。
寒光凄冷砭肌骨,恍然疑作瑶台宾。
我欲因之游广寒,叶师去后今无人。
我欲因之登箸梯,周生之术谁能陈。
浩歌痛饮人寂寂,惟有素影长相亲。
须臾酒醒月未落,卧听潮声千万军(清李元度同治《平江县志》卷五四)。

现代解析

《中秋玩月》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景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词开篇描绘了中秋夜晚的自然景象:西风轻轻吹动青草,天空像碾过玉一样清澈,暮云渐渐消散。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接着,作者感叹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如宝光一般洒向大地,仿佛将天地之间的美景平分给了每一个人。

然后,作者用神话传说来丰富诗意,提到“雪毛兔”和“修月斧”,这些都是与月亮相关的神话元素。通过这些意象,作者将月亮的美丽与神秘感进一步放大,仿佛月亮是由神仙打造的宝物,包藏着宇宙的奥秘。作者还强调,无论是柴门还是朱户,月光都会平等地照耀,不分贫富,这体现了自然的公平与无私。

接下来,作者借古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袁宏和知微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作者通过他们的故事暗示,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在中秋之夜感受到月光的魅力,无需刻意追求名利或登高望远。作者还提到,这样的良夜适合饮酒,他呼唤童仆打开酒樽,准备痛饮。这里,酒不仅是享受夜晚的工具,也是作者与月亮、与自然亲近的媒介。

最后,作者在月光下感到寒冷,仿佛置身于仙境。他幻想自己能像传说中的叶师一样游历广寒宫,或像周生一样登天梯,但这些都已无法实现。于是,他只能通过浩歌痛饮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月光和影子为伴。酒醒后,月亮还未落下,他静静地躺着,听着潮水的声音,仿佛千万军队在耳边回响。这里,潮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月亮则成为了永恒的陪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孤独的体悟。月光不仅是诗中的核心意象,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象征着永恒、公平与美好。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中秋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