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康庆之秋雨喜凉书怀五首

游子悲天涯,志士栖山阿。
少游一款段,何必減伏波。
矍铄岂不伟,末路终蹉跎。
催科拙下考,当如阳城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和隐逸的思考。

前两句用"游子"和"志士"代表两种人:漂泊在外的游子为生活忧愁,隐居山林的志士追求精神自由。这里暗示人生道路没有绝对的好坏。

中间四句举了两个历史人物的例子:少年得志的伏波将军马援虽然威风,但晚年遭遇挫折;而看似平凡的少游(可能指隐士)反而活得自在。说明功名富贵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最后两句用"催科"(催收赋税)的典故,说像阳城这样的好官也会被考核制度所困。暗指在官场体制中,正直的人反而难以施展抱负。

全诗核心思想是:与其在官场追逐虚名而最终失意,不如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用历史人物和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官场现实的失望,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