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六

吾怜靖节翁,食少衣不完。
弃禄缘束带,贵身遂抛冠。
箪瓢有馀乐,不惭陋巷颜。
成趣园日涉,息交户常关。
返观富与贵,一尘集毫端。
素琴久无弦,适意自可弹。
处心慕黔娄,抗志同伯鸾。
斯人骨已朽,霜霰时方寒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的,主要描述了诗人对陶渊明(靖节翁)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第一部分
1. “吾怜靖节翁,食少衣不完”: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怜爱之情,感叹他衣食简陋,过着清贫的生活。
2. “弃禄缘束带,贵身遂抛冠”:陶渊明因为不愿意被官场束缚,放弃了高官厚禄,选择脱下乌纱帽,辞官归隐。
3. “箪瓢有馀乐,不惭陋巷颜”:陶渊明虽然生活简朴,但他感到满足,不介意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这种内心的富足让他不觉得羞愧。
4. “成趣园日涉,息交户常关”:陶渊明每天去欣赏自己精心打理的花园,喜欢宁静,不愿与他人过多交往。

第二部分
1. “返观富与贵,一尘集毫端”:诗人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财富和地位,认为它们如同微尘般微不足道。
2. “素琴久无弦,适意自可弹”:虽然陶渊明的琴没有弦,但他依然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只要心灵满足,物质的缺失并不重要。
3. “处心慕黔娄,抗志同伯鸾”:诗人表达了自己也向往像陶渊明和古代贤者一样,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高尚的志向。
4. “斯人骨已朽,霜霰时方寒”:虽然陶渊明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仍然如同寒冷的霜霰般坚毅不屈,激励着后来者。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透露了对现代社会中物质主义的一种反思。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