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云侣天游赋
汗漫可以期,列缺可以至。
岂不高且远,未足语⑴超诣。
至人悟重玄,妙境此融会。
无声亦无臭,万象于我备。
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极系。
曾城九重居,俨若具乎内。
于焉以泮涣(原作伴奂,据同上书改),其乐浩无际。
气凝而神化,举步六合外。
乘轮阆风行,税驾丹丘憩。
逍遥兮周流,斯特迹之寄(原作际,据同上书改)。
混然吾太虚,游是息于是。
岂不高且远,未足语⑴超诣。
至人悟重玄,妙境此融会。
无声亦无臭,万象于我备。
不必八柱承,不必二极系。
曾城九重居,俨若具乎内。
于焉以泮涣(原作伴奂,据同上书改),其乐浩无际。
气凝而神化,举步六合外。
乘轮阆风行,税驾丹丘憩。
逍遥兮周流,斯特迹之寄(原作际,据同上书改)。
混然吾太虚,游是息于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可以理解为古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想象。全诗的核心思想是:真正的自由不在于物理上的远行,而在于心灵达到的豁达与通透。
诗的开头说"汗漫可以期,列缺可以至",意思是即使去到最遥远的天边(汗漫指广阔无边的天空,列缺指闪电划破的天空),也不足以称为真正的超脱。这里用夸张的空间距离作对比,突出后文要表达的精神境界更为高远。
中间部分描写"至人"(觉悟的人)的状态:他们领悟了宇宙最本质的道理(重玄),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不需要依靠任何实体支撑(八柱承天、两极维系),就能在内心构建出九重天城般的宏大世界。这种快乐无边无际,身体虽然存在,精神却可以遨游天地之外。
诗中用了一系列神话意象:乘着天风(阆风)的车轮漫游,在仙山(丹丘)休息,但这些都只是暂时寄托形迹的方式。最后点明主旨:真正的逍遥是让自己完全融入宇宙(太虚),把遨游和休憩都当作自然的状态。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象的旅行比喻抽象的精神追求,让玄妙的思想变得可感
2. 通过否定物质依托(不靠柱子、不系绳索)来强调精神自足
3. 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转化为生动的漫游画面
4. 结尾"混然"二字点出最高境界——不分彼此,与自然完全融合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是:真正的自由快乐不依赖外部条件,而在于培养开阔的心胸,在平凡生活中也能保持精神上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