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心地须教合死灰,藏机泯迹绝梯媒。
芳兰只为因香折,良木多从被直摧。
寒逼花枝红未吐,日融水面绿全开。
支颐独坐经窗下,一片云闲入户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修行者心境,通过自然景物隐喻人生哲理,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首联"心地须教合死灰,藏机泯迹绝梯媒"直指修行核心——要像冷却的灰烬一样平息内心躁动,隐藏锋芒、切断与外界的功利联系。这里的"死灰"不是消极,而是形容一种摒弃杂念的纯净状态。

颔联用两个自然现象揭示社会现实:芳兰因香气被折(才华招祸),良木因笔直被砍(正直遭忌)。这是对现实规则的犀利观察,暗示修行者选择隐居的深层原因。

颈联笔锋转向山居美景:寒意中花苞待放(红未吐),暖阳下冰面化开(绿全开)。一"逼"一"融"的对比,既展现季节交替的生动画面,又暗含对逆境顺境的坦然接纳。

尾联勾勒出禅意画面:修行者托腮静坐,一片闲云飘入窗内。"云闲入户"这个神来之笔,将物我界限自然消融,云的自由恰是诗人内心状态的投射,传递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全诗妙在将深刻哲理融入日常景物:用花木遭遇说人世险恶,用气候变化喻心境转换,最终归于人与自然的默契交融。语言看似平淡,却像水墨画般留白深远,让读者在静谧中感受到超越世俗的生命智慧。

释延寿

释延寿(九○四~九七五),俗姓王,字仲玄(又作冲玄、冲立),号抱一子。馀杭(今浙江杭州)人。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寻谒天台山德韶国师,德韶一见而深器之。先住明州雪窦山。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吴越王钱俶请入居灵隐山新寺。明年,迁永明寺,居十五载。著述颇丰,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流播海外。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宗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