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了一幅春日将尽、花朵凋零的伤感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上片开头用"南枝不奈晴"写花朵承受不住强烈阳光的照射,暗示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绛雪自飘零"把飘落的花瓣比作红色雪花,即使无风也在凋零,突显了一种无法挽回的衰败感。画楼传来的音乐更添断肠之痛,将外在景物与内心哀伤完美融合。
下片通过两个生活细节深化愁绪:倾斜的酒杯迎接落花,燃烧的烛光照着残花,这些精致举动透露着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怜惜。"生愁斜月酒初醒"收尾最妙,酒醒时分看见斜月,愁绪自然涌上心头,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词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晴日摧花"、"无风落红"、"烛照残英"等意象层层递进,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永恒哀愁。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寻常的落花景象写得既唯美又伤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敏感与优雅。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