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秾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母丘元志写惜其遐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名为木莲树的植物,以及它短暂而美丽的存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木莲树的外观特征:它的花朵红得像胭脂,质地细腻如粉,香气浓郁,颜色艳丽。然而,这种美丽的事物却非常短暂,从开花到凋谢只有短短二十天。诗人对此感到惋惜,用“伤心好物不须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的后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山中风起,无法预知何时会摧毁这些美丽的花朵,诗人担忧明天再来时,是否还能见到它们。这种对自然无常的感叹,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脆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木莲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短暂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