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张百熙是一位在教育界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上联“学界叹星沉”比喻他的离世如同星辰陨落,令人惋惜。接着提到当时中国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美雨欧风”),而张百熙在北京(“神京”)为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同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陵墓,象征他对教育的长远贡献。
下联“人师尊月日”将张百熙比作如日月般光辉的导师,受人敬仰。“凿衡崖湘石”暗指他在湖南(衡山、湘江)等地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最后一句“表墓应刊有道碑”则表明,他的墓地应当立一块碑文,记录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成就,供后人铭记。
整首挽联通过对张百熙的赞美,表达了对他在教育事业上无私奉献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他的深切怀念。通过比喻和象征,作者将张百熙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他的伟大和不可替代。